暑假的前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此做下7月的总结与复盘。
回顾目标
√ ①科研相关(优先推进):完成第一篇论文的修改,对第二篇论文的研究开展进一步实验,并改进模型,适度输入新论文。
√ ②课程相关(灵活安排):深入学习深度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版》和《破解深度学习-核心篇》这两本书)
√ ③读书相关(阶段调息):完成《一九八四》、《社会契约论》和《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的阅读。
评估结果
①科研相关
七月共四次组会,不过我只发布了两次对我来说较有价值的总结。
七月中下旬第一篇论文成功投出,目前状态WE。当前在做第二篇论文的模型实验部分。
②课程相关
针对实验过程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了相关了解。
③读书相关
兴趣原因,对部分目标书籍进行了替换。本月已完成阅读《一九八四》、《变形记》、《社会契约论》(只读了1/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和《出卖月亮的人》,详见:
其中《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的笔记将在回家后整理,当前正在读《加缪全集:第三卷》(包括《反与正》《婚礼集》《西西弗神话》《反抗者》)和《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后者很快就能在月初读完。
分析原因
均顺利进行,无需分析。
总结经验
论文撰写总结第二弹:
关于新生选定科研方向:
对于24级来说,经过这一个月的洗礼,也走了不少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二八定律”。留下的人也不能说比我们当时的水平高多少,这一届毕竟起步时间稍晚一些,但还是希望TA们能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我上面写的选定科研方向的文章一步步走。我越往后走越发现刚刚的说的,真正优秀的人总是少数,而TA们的那种“不合群”,或者叫被人羡慕、嫉妒甚至恨是很正常的。无论是在同一个老师团队中,还是准备发论文的研究生中,还是在一个宿舍中。这甚至和勒庞《乌合之众》中“少数精英的创造力与多数群体的破坏力”的观点不谋而合。面对这种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情况,最好的方法还是“远离”。即对于多数人的逆天行为尽可能远离,这只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内耗。
下面是TimeMaster为我生成的月度总结:
![图片[10]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日常】2025年7月复盘&8月规划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小竹の笔记本](https://img.smallbamboo.cn/i/2025/08/01/688c1f2fa2372.png)
![图片[11]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日常】2025年7月复盘&8月规划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小竹の笔记本](https://img.smallbamboo.cn/i/2025/08/01/688c1f44a5df9.png)
AI智能分析
总体完成情况概述
在过去一个月中,你展现了极高的任务完成率,所有记录的任务均按时完成。工作内容主要集中于科研项目(如论文修改、模型实验、组会准备)、技术实践(LaTeX学习、软路由配置)以及文学阅读(《一九八四》《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等)。任务领域分布均衡,既有深度学术研究,也有知识拓展和兴趣阅读,体现了对多元领域的探索能力。时间分配上呈现出“模块化集中处理”特点,通常将同类任务集中安排在同一天或相邻时段。
时间管理表现评价
你的时间管理具有显著的系统性:科研任务多安排在上午高效时段(9:00-12:00),技术实践常置于下午,而阅读则分散在碎片化时间。专注时长控制合理,学术工作多为1-2小时/段,配合10-40分钟短休息。亮点在于能灵活切换不同认知负荷的任务(如编程实验后接文献阅读)。需注意的是,部分超长任务(如4.5小时组会)后未预留足够的缓冲时间。
习惯养成进度反馈
知识输入习惯稳定建立,完成7本著作的阅读并做系统性摘抄;技术实践持续深化(LaTeX、模型改进);复盘机制完善(周度组会总结+月度复盘)。劳逸平衡处理较好,文学阅读既作为知识输入也充当调节手段。建议提升的是实验记录的系统性——当前模型改进记录较分散,可增加版本控制文档。
提出优化建议
1. 为超长会议/实验预留15分钟过渡时间以避免任务堆积。
2. 建立模型迭代日志文档,统一记录各版本改进点与实验结果。
3. 将碎片阅读时间(如40分钟时段)与主题研究结合以强化知识关联。
4. 在密集论文写作日设置“无干扰时段”提升复杂思考的连续性。
下期规划
①科研相关(优先推进):完善第二篇论文的模型测试实验,找到最优参数和改进后撰写初稿,补充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
②课程相关(灵活安排):继续深入学习深度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版》和《破解深度学习-核心篇》这两本书)
③读书相关(阶段调息):完成《加缪全集:第五卷》(包括《反与正》《婚礼集》《西西弗神话》《反抗者》)、《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马上读完)、《做不到也没关系》(鉴书团任务)和《沟通的艺术》的阅读。
2. 论文总结类文章中涉及的图表、数据等素材,版权归原出版商及论文作者所有,仅为学术交流目的引用;若相关权利人认为存在侵权,请联系本网站删除,联系方式:i@smallbamboo.cn。
3. 违反上述声明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