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从他在加拿大丰业银行的实习中还吸取了另一个教训:他不喜欢也不擅长为别人工作。毕恭毕敬不是他的本性,他也不认为大多数人有资格当他的老师。
P45 女王大学——银行实习生
就在斯坦福大学入学报到的最后期限即将到来之际,马斯克去了多伦多,听取了加拿大丰业银行的彼得·尼科尔森的建议。马斯克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继续研究虚拟城市导航这一创意,还是应该读博。尼科尔森就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他没有含糊其词,二人在安大略湖畔散步时,他直截了当地告诉马斯克:“互联网革命,你这一生只能遇到一次,所以要趁热打铁。你如果还喜欢念书,以后有的是机会去读研究生。”当马斯克回到帕洛阿尔托时,他告诉任宇翔,他已经下定决心。“我要放下手头的一切事务,”他说,“我要赶上这一波互联网大潮”
但他并没有孤注一掷,而是留了后手。他在斯坦福大学正式注册了学籍,然后立即申请延期人学。“我已经写了一些软件,做出了第一个互联网地图和黄页目录,”他告诉材料科学教授比尔·尼克斯,“我可能会失败,如果失败,我希望能回来读书。”尼克斯说,马斯克推迟上学不成问题,但他当时就预感到这个男孩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P54 到西部去——互联网浪潮
世界上一些最好的创意,其实是两个已有创意的结合。
P56 Zip2——探索地图
与潜在投资者第一次会面时,因为父亲给的车坏了,所以他们只能坐公交车上沙山路。但关于Zip2的消息传开后,风险投资人纷纷要来见他们。他们买了一个很大的服务器机柜,然后把一台小电脑放在里面,这样投资人就会认为他们的服务器个头很大。他们还根据巨蟒剧团的一个短剧,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砰砰机”。“每次投资者来的时候,我们都会给他们展示这座‘宝塔’,”金博尔说,“然后我俩就偷着乐,因为他们看了这个就觉得我们在做很硬核的东西。
P57 Zip2——探索地图
像史蒂夫·乔布斯一样,马斯克真的不在乎是不是在工作中冒犯了谁、吓到了谁,只要能推动他们完成任务——那些他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行。“你的工作任务不是让你的团队爱上你,”多年后他在一场SpaceX的高管会议上说,“事实上,那样做会适得其反。”
P59 Zip2——硬核担当
从那时开始,马斯克的管理策略之一就是给一个任务设定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最后期限,然后鞭策同事们去实现。 ······ 在公司内部,大家怨声载道,冲突不断,但结果是成功的。产品上线的那个周末,所有同事一起走到附近的一台自动取款机前马斯克插入了一张X.com的借记卡,现金呼啸而出,整个团队都在欢呼。
P69 X.com——一站式银行
马斯克对公司进行了重组,从此没有了独立的工程部门,工程师将与产品经理通力合作。他将这一理念贯彻到特斯拉、SpaceX和推特当中。一家公司想要运转良好,就不要把产品的设计与工程化分开,否则就会机能紊乱。如果设计的东西难以工程化,设计师必须立刻挨板子才是对的做法。他还有一个推论,对制造火箭很管用,但对推特来说就不那么奏效了:让工程师领导团队,而不是让产品经理。
P73 X.com——PayPal
另一位 PayPal 的老员工里德·霍夫曼也有类似的反应。在听完马斯克描述他向火星发射火箭的计划后,霍夫曼感到很困惑,他问:“这怎么会是一门生意呢?”后来霍夫曼意识到,马斯克并不是这样想的。“我当时没能理解的是,埃隆是以使命为先导,过后再想办法填补财务方面的空缺让项目在财务上变得可持续。”他说,“埃隆是在使命感的驱动下顺势而为,先行好事,后问前程。”
P84 红色星球——火星
我们知道,他厌恶假期,他对火箭、科幻小说和《银河系搭车客指南》有着赤子般的热爱。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东西驱使着他?面对那些为此感到困惑的亲朋好友,在随后几年的交谈中,他重复强调了三个缘由。
第一,他发现技术进步并不是必然的,戳穿这一点既令人感到惊讶,也让人心生恐惧——技术可能停滞,也可能倒退。 ······ “人们错误地认为技术会自动进步,”几年后,他在TED演讲中说,“只有当很多人为此不懈奋斗,它才会至臻完善。”
第二,殖民其他星球有助于确保人类文明和意识的保留和续,以防我们脆弱的地球家园遭遇不测——有一天它可能会被小行星撞击、核战争或气候变化所摧毁。
第三,他的这一动机更加鼓舞人心,他出生在一个冒险者家族,继承了这个家族的精神内核,他在十几岁时就决定搬到一个以拓荒者精神为民族之魂的国家。 ······ 他认为,人生在世不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人必须追求伟大的梦想。“那个值得追求的东西,是能让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去迎接崭新一天的东西。”
马斯克坚信,飞向其他星球会是人类这个物种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进展“真正的里程碑屈指可数:单细胞生命出现,多细胞生命出现,植物和动物的分化,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哺乳动物出现,意识出现。”他说,“在这个尺度上,下一个重大进展是显而易见的:使地球生命成为多行星生命。”马斯克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既让人感到振奋也令人产生些许的不安。正如马克斯·列夫琴所言:“埃隆最了不起的一点就是能把他自己的愿景当作上苍的旨意。”
P85 为什么呢——火星
当他因俄罗斯人离谱的出价感到气愤时,他开始应用第一性原理进行思考,深入基础的物理学情境,一步步在头脑中构建火箭发射的模型。
人类如果要去火星,必须彻底改进制造火箭的技术。依靠二手火箭,特别是来自俄罗斯的二手火箭,无法推动航天技术发展。
因此,在返程的飞机上,马斯克拿出电脑,开始用电子表格拉清单,详细列出制造一枚中型火箭的所有材料和成本。
P90 第一性原理——火箭人
火箭零部件的制造受到军方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规定的数百种规格与要求的制约。在大型航空航天公司,工程师们严格遵守这些金科玉律,马斯克则离经叛道,他要求工程师质疑这些规格要求,这后来成为他五步工作法当中的第一步,在公司内部这一步被称为“质疑”,这也是他开发产品时的口头禅。
他反复叮嘱大家,所有要求都应该被当成建议,不可变更的金科玉律只有那些物理学定律约束下的条件。
P104 质疑每一项支出——火箭制造法
布扎说,“埃隆相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出什么情况都有办法补救。这让我们获益匪浅,而且整个过程很有趣。”这样也为 SpaceX省下了几个月的时间,可以测试火箭样机了。
P107 即兴发挥——火箭制造法
所以在 SpaceX,一种制造模式被固化了下来:不断尝试新的想法然后随时准备炸掉做好的东西。当地的居民已经习惯了爆炸,但当地的奶牛还没适应。
P108 即兴发挥——火箭制造法
当马斯克感受到压力时,他就会躲避并将注意力转移到未来的事情上。当工程师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重大任务专心忙碌时,他却要没完没了地询问他们一些多年后才会涉及的细节,比如火星登陆计划、没有方向盘的Robotaxi、可以植入人脑并连接到电脑的芯片。在特斯拉,当Roadster生产过程面临巨大挑战时,他却开始问他的团队,他设想的下一款车的零部件准备得怎么样了。
P140 第一次试射——两次发射
“让一家公司成功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高效地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你怎么制造那些制造机器的机器。换句话说,你是怎么设计工厂的。”这是一个指导原则,后来马斯克把它内化成了自己的原则。
P147 安东尼奥·格拉西亚斯——工业奇兵
马斯克对压力的承受度很高,但2008年发生的一切几乎突破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他说:“我每天都在工作,不分昼夜,人们需要我变出戏法来,看着我从帽子里掏出一只兔子,那么我就再掏一只出来,然后再掏一只出来。”他的体重增加了很多,然后又突然全部减掉,甚至掉的比涨的更多。他开始驼背,走路时脚趾发僵。但他变得精力充沛,注意力高度集中。头顶悬着一把剑,所以他丝毫不能懈怠。
P169 处于崩溃边缘
马斯克可以在情况发生变化时改变心意,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布扎说:“我们必须学会适应,埃隆会要求A,但后来时间一长,他就会意识到:‘哦,不,我们可以换B方式来做。’”
P174 压缩时间——第四次发射
这是很典型的马斯克式做法,给新车绘制造型设计图纸的设计师应该与那些能决定车辆制造工艺的工程师携手合作。
P188 电池包——Model S
还有一个设计原则来自苹果的设计工作室。当乔纳森·伊夫在1998年构思一款糖果色的iMac时,他希望能做到对用户友好,在设计中加入了一个凹陷的把手。虽然这个设计的实用性并不强(因为iMac是台式机有了它也不意味着电脑可以随身携带),但它传递出了一个对用户友好的信号。“有了这个把手,产品就可能同用户建立起一种联系。”
P188 对用户友好的设计——Model S
马斯克希望ModelS装有一块大尺寸触摸屏,可以让驾驶员触手可及。他和冯·霍兹豪森花了几个小时讨论屏幕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结果这些讨论后来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
P189 对用户友好的设计——Model S
最重要的是,将车视作一个软件实体,而不仅是一个硬件实体,就能让车不断地迭代升级。新增功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推送给车辆。“我们当时惊喜地发现,可以经年累月地给车增加大量功能,包括提高车辆加速度。”马斯克说,“这样一辆车日后可以变得比你买下它的时候更厉害。”
P190 对用户友好的设计——Model S
求职者被马斯克面试时可能会感到不安,因为他可能会一心多用,有时面无表情地盯着求职者,有时又默不作声,停顿至少整整一分钟(人事会提前告知求职者只要坐在那里就好,不要试图插话打破沉默)。但是如果求职者完成了破冰,让马斯克提起了兴趣,他想要真正了解求职者时,就会与其深入地探讨技术问题。
P192 猎鹰9号、龙飞船和40号发射台——私营太空事业
“他要是发火,那就是真生气了;他要是高兴,那真是开开心心的。他情绪外露得像个孩子。”妲露拉说,“有时候他可能会非常冷漠,但那时他会以一种非常纯净的方式感受事物,那种感受的深度是大多数人所不及的。”
P201 “我愿意走这条难走的路”——迎娶妲露拉
为了促成合作,马斯克和施特劳贝尔想出了一个“忽悠”对方的招数。在内华达州里诺附近的一个地方,他们弄得灯火通明,让推土机开始工作为施工做准备。随后施特劳贝尔邀请松下的伙伴们和他一起在一处观景台上观看施工过程。这样做释放的信息很明确:特斯拉正在推进工厂的建设松下是想加入呢,还是想被甩在后面?
这一招奏效了,松下年轻的新任社长津贺一宏邀请马斯克和施特劳贝尔到访日本。
有人问津贺一宏松下为什么决定合作,他回说:“我们太保守了,松下是一家有着95年历史的公司,必须做出一些改变了。我们必须像埃隆那样去思考一些问题。”
P208 特斯拉内华达超级工厂——制造业
马斯克认为,除非我们建立防火墙,否则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人类,让我们这个物种变成蝼蚁草芥,甚至走向灭绝。
佩奇反驳说,如果有一天机器的智力,甚至机器的意识,都超过了人类,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只不过是进化的下一阶段罢了。
马斯克却说,人类的意识是宇宙中宝贵的一缕烛光,我们不应该让它熄灭。佩奇认为那是多愁善感的人在胡说八道,如果意识可以在机器中复制,为什么它不配具有同等的价值?也许有一天,我们甚至能够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机器中。佩奇指责马斯克是“物种主义者”,只偏祖自己这个物种的生存。“嗯,没错,我是支持人类优先的。”马斯克回应道,“我就是热爱人类啊,兄弟。”
P227 人工智能
他们在晚餐时讨论的一个问题是,由大公司控制的少量人工智能系统更安全,还是大量独立系统更安全。他们的结论是,大量彼此竞争的系统能相互制衡,这样会更好。就像人类集体协作能抵御人类恶霸一样,一大批独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也会努力阻止邪恶机器人的行径。
P228 人工智能
马斯克还意识到,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能否成功,取决于它能不能从真实世界获得大量数据供机器学习。他当时意识到,特斯拉就是这样一个“金矿”,它每天收集数百万帧司机处理各类情况的视频。他说:“特斯拉可能比世界上其他公司拥有更多的真实世界数据。”他后来意识到,另一个真实世界数据的宝库就是推特:截至2023年,推特每天要处理5亿条人类发出的帖子。
P229 人工智能
马斯克反对使用光学雷达和其他类似雷达的仪器他坚持认为自动驾驶系统应该只使用摄像头的视觉数据。这也是一个要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的案例:人类开车时只采集视觉数据,所以机器开车也应该如此。
P232 雷达——推出自动驾驶系统
“如果他松口承认实现这个需要很长时间,”冯·霍兹豪森在 2022年年底说,“那么就没人会围着这件事忙活,我们也不会设计出一款自动驾驶车辆。”在当年与分析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承认,这个过程比他在 2016 年预期的要艰难。“最后归根到底,”他说,“要搞定完全自动驾驶,实际上必须先解决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问题。
P235 承诺——推出自动驾驶系统
“干活的第一步就应该是质疑你接到的任务要求。”马斯克说,“因为所有要求或多或少都包含着愚蠢和错误的成分,所以一定要砍掉它们、砍掉它们、砍掉它们。”
P258 内华达超级地狱——堕入黑暗
这件事让他长了一个教训,从此去自动化成为马斯克“量产方法论的一部分:务必要等到设计过程的其他部分都做完以后,在你质疑了所有要求、去掉了所有不必要的部分以后,再引入自动化设备。
P260 去自动化——堕入黑暗
《纽约时报》的记者尼尔·鲍德来到弗里蒙特工厂,报道马斯克的这次“帐篷行动”,他能够看到停车场里搭建好的帐篷。马斯克告诉他:“如果常规思维无法完成一项任务,那么就有必要使用非常规的思维手段。”
P267 帐篷——弗里蒙特工厂地狱
工作法包含了五大步骤:
- 质疑每项要求。提出任何一项要求时,都应该附上提出这一要求的人。永远不要接受一项来自某个部门的要求,比如来自“法务部门”或者“安全部门”的要求。你必须知道提出这项要求的人的名字。接下来你应该质疑它,不管这个人有多聪明。聪明人提出的要求才是最危险的,因为人们不太可能质疑他们。这件事要一直做下去,即便这项要求来自我马斯克本人。质疑后,大家就要改进要求,让它变得不那么愚蠢。
- 删除要求当中所有你能删除的部分和流程,虽然你可能还得把它们加回来。事实上,你如果最后加回来的部分还不到删除部分的10%,那就说明你删减得还不够。
- 简化和优化。这应该放在第2步之后,因为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简化和优化一个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部分或者流程。
- 加快周转时间。每个流程都可以加快,但只有遵循了前三个步骤之后才能这么做。在特斯拉工厂,我错误地把很多精力花在加快生产流程上,后来我才意识到有些流程原本就应该被拿掉。
- 自动化。在内华达工厂和弗里蒙特工厂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我一开始试图将每个步骤进行自动化改造。我们本应该先质疑所有要求,删除不必要的部分和流程,把问题筛出来、处理掉,然后再推进自动化。
这套工作法有时还衍生出一些推论,包括:
- 所有技术经理都必须有实战经验,比如说软件团队的管理人员必须至少花20%的时间进行编程,太阳能屋顶业务的经理必须花时间在屋顶上亲自做安装工作。否则光说不练,他们就像是不会骑马的骑兵队队长、不会舞刀弄枪的将军。
- “你好、我好、大家好”是很危险的,人们会因此不再质疑同事的工作成果。人们天然有一种倾向是不想把要好的同事踢下船,而这种危险倾向一定要避免。
- 犯错没关系,但错了还不肯低头就不行。
- 永远不要要求你的团队做你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
- 每当有问题需要解决时,不要只与你直接管理的相关负责人聊。深入调研就要跨层级沟通,去跟你属下的属下直接交流吧。
- 招聘要招态度端正的人。技能是可以教的,但要扭转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就太费劲了,得给他“换个脑子”。
- 疯狂的紧迫感是我们公司运作的法则。
- 唯一要遵守的规则就是物理学定律能推导出来的规则,其他一切都只是建议。
P269 五步工作法——弗里蒙特工厂地狱
他的目标不仅是成为太空企业家,他的目标是将人类送往火星而这不可能通过猎鹰9号或者加强版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来实现,猎鹰火箭的飞行高度有限。马斯克说:“我可以靠它们赚很多钱,但我不能靠它们实现人类跨星球生存的目标。”
P309 BFR——星舰
詹娜的愤青状态让马斯克更关注那些针对亿万富翁的攻击。他认为,一个人能打造出成功的公司,因此变得富有,还把赚来的钱继续投入公司这并没有什么错。但到2020年,他开始觉得把财富兑现并挥霍在个人消费上既不能创造价值也并不体面。
P326 何以为家——家庭生活
“对于所有那些曾被我冒犯的人,我只想对你们说,我重新发明了电动车,我要用火箭飞船把人类送上火星。可我要是个冷静、随和的普通人,你们觉得我还能做到这些吗?”马斯克在《周六夜现场》当嘉宾主持时腼腆地笑了笑,说了这样一番开场白。
P357 《周六夜现场》——夜间活动
后来我问艾萨克曼为什么没有降低高度,他说:“如果我们还要去月球、去火星,我们就得做点儿跨出舒适区的事。”
P364 灵感4号
灵感4号任务是由一家私营公司为平民完成的发射任务,这预示着一种新的太空经济——将创业精神、商业卫星和伟大冒险融为一体的经济活动正在到来。
P366 灵感4号
马斯克说:“让电动车普及化是大势所趋,没有我,别人也能干成。但让人类文明成为星际文明,这可不是我们命中注定就会发生的事情。”
P366 灵感4号
“快速试制,就能快速验证出结果,随后就可以快速修复这个问题。”
P368 工程师思维——猛禽升级
“它成功的概率是不是大于零?如果是,那就去做吧!我们如果发现步子迈得太大了,那么就退回来一点儿。”
P371 1337发动机——猛禽升级
1337发动机的狂飙运动和撤退之举是马斯克有意为之——为了让他的团队能更大胆地思考而精心设计的一套策略呢,还是他一时兴起又反悔的冲动之举?二者兼而有之,这是他的一贯作风。这样做的目的是迫使大家解放思想,不要让各种繁文缛节束缚了手脚,而这些新想法将被整合进猛禽发动机的改进目标。
P372 1337发动机——猛禽升级
马斯克的崇高目标一般都与务实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比如他曾经开发了星链卫星,这项业务可以为SpaceX的火星发射任务提供资金。······马斯克说:“我们如果能找到好的商业用途来为Neuralink提供资金,那么在几十年后,就可以将人类世界与数字机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最终目标:保护人类以抵御邪恶的人工智能。”
P380 人机界面——Neuralink
在特斯拉,是否要在自动驾驶车辆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中使用雷达,而不单单依赖来自摄像头的视觉数据,一直是一个争执不下的问题。这也成了可以用来研究马斯克决策风格的案例:在第一性原理的指导下,他的决策既呈现出激进、固执、鲁莽、富有远见的风格,有时又具有出人意料的灵活性。
P385 去除雷达——纯视觉
2021年1月7日,股价冲到了每股260美元。那一天马斯克超越杰夫·贝索斯,成为世界首富,身家1900亿美元。
P389 世界首富——财富
马斯克已然踏上了这样一条道路:他要展开一场角斗,一方是他心中那些过犹不及的政治正确思潮,另一方是那些代表着进步思想与社会正义的活动家的觉醒文化思潮。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说:“那些号称能让人觉醒的心智病毒,比如反科学、反精英、反人类思潮,如果不从根本上铲除它们,人类文明永远都不会成为星际文明。”
P399 “唤醒沉睡之人”的心智病毒——善变
推特和学校操场有很多相似之处,人们可以在这里嘲弄、欺负他人。但在推特当中,聪明的孩子会赢得粉丝的关注,而不是被人推下水泥台阶。如果你是最富有且最聪明的人,那么与小孩子在操场上不同的是,你还可以成为整个推特操场上的国王。
P422 给拇指装上火焰喷射器——积极的投资者
如果你问马斯克,首席执行官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其中一定不包括“是个好人”这一条。马斯克的一大原则就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不应该包括“被人喜欢”。他在那次会后说:“推特需要的领导者是一条喷火巨龙,而帕拉格不是这样的人。”
P424 董事会席位——积极的投资者
马斯克鼓励学员们不要沾染官僚主义的那套习气——谨小慎微、怕担责、怕出事,他认为正是这种心态阻碍了很多政府项目的推进。
P428 赛博牛仔节——积极的投资者
马斯克发表了一番演讲:“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些东西能激励你前行,能打动你的内心,而我给出的一个答案就是,要让人类文明成为能够开展宇宙飞行的文明,让科幻小说成为现实。”
P456 炫耀星舰——星际基地动荡
他一直挥舞着言论自由的大旗,但他开始意识到他的观点过于简单。在社交媒体上,真相还没出门,谎言就已经传到千里之外。虚假信息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同样严重的还有加密货币诈骗、欺诈和仇恨言论。另外这些问题还会引发推特的财务问题:广告商整天如坐针毡,不希望他们品牌传播的信息淹没在一个充斥着有害言论的污水池里。
P503 一个人的理事会——信息过滤
他这么做不是因为他别无选择,而是因为他天生喜欢营造这种戏剧性、紧迫性的气氛,而且他就是一个为战争而生的将军,他要的就是他大手一挥,部队能随时投入战斗的感觉。现在到了他晚上睡在推特总部的时候了。
P526 在推特睡沙发——全力以赴
自猎鹰1号火箭以来,马斯克动用的手段一向如此:保持快速迭代,勇于承担风险,行事风格粗暴,接受阶段性失败,再次发起尝试。他谈到推特时说:“我们在更换发动机时,飞机已经失控,所以能活下来就是个奇迹。”
P536 为什么要求全责备——硬核
多年来,马斯克曾无数次面临这样的选择:一边是他认为必须实现某个目标,另一边是其他人告诉他可能实现。每次结果基本都是一样的。他在沉默中停顿了片刻,随即宣布:“你们有90天时间处理这件事。如果你们做不到,随时可以卷铺盖走人。”
P560 “脑袋爆炸”的表情符号——圣诞“大洗劫”
马斯克的一句座右铭就是:永远不要用导弹打苍蝇,你应该用苍蝇拍。
P572 向人类学习——车用人工智能
马斯克沉默地思忖了两分钟。当他醒过神来以后,突然变得富有哲理起来,他说:“文明就是这样衰落的,因为他们放弃了冒险。当他们放弃了冒险事业,文明的动脉就会硬化。每年,真刀真枪的实干家越来越少,动动嘴皮子吹哨的裁判员却越来越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再也造不出高铁和能够登月的火箭,“躺在功劳簿上太久,你就会失去冒险的欲望”。
P583 风险事业——星舰发射
他的胆大包天、他的狂妄自大驱使着他完成那些史诗般的壮举,但是不是因此我们就可以原谅他的鲁莽轻率、出言不逊、横行霸道、冷酷无情?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可以欣赏一个人的优点,同时指责他的缺点,但我们也要理解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交织、难以割裂。理解他的人格整体,就要接受其中难以剥离的阴暗面。正如莎士比亚教导我们的,所有英雄都有人格缺陷,有些英雄为缺陷所困,有些英雄以悲剧而终,而那些被我们视为恶棍的角色可能比英雄更加复杂多面。他教导我们,即便性格最为良善之人,他的人格也“由他的缺点所塑造”。
P588 “缺陷塑造人格”——星舰发射
有时候,伟大的创新者就是与风险共舞的孩子,他们拒绝被规训。他们可能草率鲁莽,处事尴尬,有时甚至引发危机,但或许他们也很疯狂——疯狂到认为自己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P589 “缺陷塑造人格”——星舰发射
![图片[1]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阅读】《埃隆·马斯克传》各章节个人摘录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小竹の笔记本](https://img.smallbamboo.cn/i/2025/08/13/689c68894638e.jpg)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518892/
说明:本文每一行均为部分摘录,阅读连贯性可能较差,个人存档用,推荐购买正版书籍阅读。
2. 论文总结类文章中涉及的图表、数据等素材,版权归原出版商及论文作者所有,仅为学术交流目的引用;若相关权利人认为存在侵权,请联系本网站删除,联系方式:i@smallbamboo.cn。
3. 违反上述声明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