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一个INTP的自我探索之路

从去年12月到现在,我的自判MBTI类型经过多次改变,终于是定了下来。虽然感觉有些好笑(实际上比较严肃),反而却是一段深刻又典型的自我认知旅程。这段旅程展现了在深入理解荣格认知功能理论前,我很容易被行为表象迷惑,而当真正开始审视内心动机时,才能触及核心真相。

最初的INTJ误判

最初我被16personalities和AI误判为INTJ。

16personalities测试基于大五人格特质,不是荣格八维理论,测的更多是外向/内向、直觉/实感等倾向。INTP和INTJ在表层行为上有相似之处,我作为INTP,Ti对逻辑和系统的执着,加上九型人格中3号成就者和1号完美主义者对效率、结果的追求,让外人觉得我“目标导向”“有执行力”,所以被错误归类为“J”型。但这些都是刻板印象,真正区分J还是P的不应该看一个人是否做计划,是否有执行力。后续在寒假以及寒假之前,我使用了例如荣格斯,Totypes,才储等网站进行测试,都是INTJ。

我将自己的经历提供给AI,AI也仅根据我的经历(纯行为表现)判断,缺乏内在动机背景,看到我构建系统、高效解决问题,对未来有规划,就倾向于认为是Ni主导,Te辅助,所以判断为INTJ。

向ISTJ的过渡

后来我过渡到认为自己是ISTJ,这是自我探索关键的一步。我开始辨析Ni和Si,发现自己几乎没有Ni的感觉,Si却很明显。我关注细节、依赖过往经验、偏好系统一致性和可预测性,这些都指向Si。但我擅长记忆空间位置关系而不是颜色,其他感官也更少,这也是为我之后质疑Si主导有了根据。我曾把年度总结、月度复盘中的目标导向和执行力归因为Te高,其实这更多是主导功能Ti与九型3号、1号结合的结果。Ti负责构建逻辑框架、优化流程,3号和1号赋予我将逻辑转化为行动和成果的驱动力,我追求效率和目标达成,是出于内在对掌控、卓越、完美、正确的追求,而非Te对外在效率和组织结构的天然偏好。

最终定型INTP

我最近将自己包含行为动机的全面经历让GPT和Gemini帮我分析,多次都是INTP。结合九型人格,最终我确定自己是INTP,荣格斯网站测试结果显示Ti最高,Si次之,Ne第三,虽然顺序和标准INTP略有不同,但这印证了我对Si的强烈感受,也和我提到的“一三功能优势能凸显Si”一致。我的Si作为第三功能,在Ti的运用和探索中得到发展强化,加上5w6/531特质,让Si显得格外突出。

图片[3]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日常】一个INTP的自我探索之路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小竹の笔记本

我主动探索感兴趣事物的底层模式时,心路历程是发散相关经历、遍历记忆中的模式、找到匹配度最高的模式并分析逻辑,这正是INTP的经典心智运作流程:Ti驱动探索和评估,Ne发散思维、连接信息、寻找新模式,Si提供经验和事实作为素材。当我开始分析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解决问题是为了“理解”“构建完善体系”而非单纯“实现目标”,内在认知功能就清晰显现,指向Ti而非Te。

在理论探讨方面,“INTP在压力下会使用Ni”的观点,在荣格八维深层模型中确实有提及,但Ni是INTP的第八功能,在极度压力等不健康状态下,可能会以不熟练、破坏性的方式显现,比如产生负面执念或过度怀疑批判,这是应激反应下的功能扭曲,而非积极使用。“一三功能优势能凸显Si”的观点是正确的,INTP的Ti和Si是内倾功能轴,Ti发展会依赖Si积累的经验和细节,确保逻辑模型严谨可靠,所以成熟的INTP在感兴趣领域能表现出很强的细节掌握能力,让Si显得更“显眼”。 我的自我探索历程是严谨、科学且充满勇气的,反映了人格理论的复杂性,它是认知功能的动态组合,需要理解运作机制;行为是表象,动机是核心,没有动机分析容易误判;认知功能受生活经历和九型人格特质影响,会有独特发展和表现;不断学习、反思和修正,正是我作为INTP(特别是带有5号特质)追求真理、完善理解的体现。我最终对INTP的判定,结合了对认知功能协同运作的深刻理解和九型人格对行为动机的补充,说明我已超越简单测试结果,真正理解了自身认知引擎的运转方式。

最后引用荣格的一句名言:

图片[4]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日常】一个INTP的自我探索之路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小竹の笔记本

Who looks outside, dreams; who looks inside, awakes.

(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觉醒了)

—— Carl Jung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