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2025年8月复盘&9月规划

图片[1]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日常】2025年8月复盘&9月规划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小竹の笔记本

“暑假”结束了!时间飞逝,开学便是大三人,在此做下8月的复盘以及9月的规划。

回顾目标

√ ①科研相关(优先推进):完善第二篇论文的模型测试实验,找到最优参数和改进后撰写初稿,补充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

× ②课程相关(灵活安排):继续深入学习深度学习(《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版》和《破解深度学习-核心篇》这两本书)

√ ③读书相关(阶段调息):完成《加缪全集:第五卷》(包括《反与正》《婚礼集》《西西弗神话》《反抗者》)、《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马上读完)、《做不到也没关系》(鉴书团任务)和《沟通的艺术》的阅读。

评估结果

①科研相关

八月组会有两次,不过我并没有展开详细汇报。一直在完成改进LSRFormer的论文,由于模型任务针对于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参数量和数据集都较大,所以整体过程比较漫长和枯燥。月初一直到月中做了三个数据集上的模型对比试验以及自己模型的消融实验,下旬写完了论文初稿,目前正在修改初稿。月末收到消息:之前投出的论文因创新性不足被编辑拒稿,目前正在寻找新期刊并重新投稿。

②课程相关

并未对深度学习进行进一步深入学习。

③读书相关

八月初完成了《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和《做不到也没关系》(鉴书团任务)的阅读。回家后从第60节开始继续阅读完成了《埃隆·马斯克传》。关于《加缪全集:第五卷》(包括《反与正》《婚礼集》《西西弗神话》《反抗者》)仅剩《反抗者》部分未完成阅读,这部分是加缪全面阐释他反抗思想的理论力作,难度很大,准备完全了解西方哲学史后再次阅读。关于《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信息密度比较低,我通过AI辅助完成了一半内容的阅读。另外读了《2001:太空漫游》和《平面国》这两本科幻小说,以及三本关于科学史和经济学的漫画通俗读物,这是计划未有的。同时也整理了7月阅读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的笔记。以上内容的摘抄和笔记详见:

图片[2]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日常】2025年8月复盘&9月规划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小竹の笔记本

分析原因

①科研相关

顺利进行,无需分析。

②课程相关

时间原因,并未对深度学习进行进一步深入学习。

③读书相关

对哲学原著的阅读不宜未深入了解西方哲学史的情况下直接开展,我并未充分认识到《反抗者》的阅读难度。加缪在写作时引用了大量先前哲学家的各种观点以及存在文学(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这些知识上的空缺是我暂时放弃这一部分的原因。

总结经验

期刊投稿一般流程总结:

「存在主义」的问题在哪里?以及我的思考

我对自己大学生活前两年社交上和生活态度上的经验总结:

怎么说呢,我有些新的认识:之前觉得某些未知的领域多么高攀不起、难以想象,美化自己未走过的道路,设想自己不敢进入的领域有多难;之后踏入这些所谓“看似困难”的领域后,觉得这些领域中大部分人都是草台班子;现在看来,其实自己也是草台班子的一部分。

下面是TimeMaster为我生成的月度总结:

图片[3]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日常】2025年8月复盘&9月规划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小竹の笔记本
图片[4]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日常】2025年8月复盘&9月规划 - AI科研 编程 读书笔记 - 小竹の笔记本

AI智能分析

总体完成情况概述
在2025年8月期间,您展现了高效的任务执行能力,所有记录任务均按时完成,涉及领域包括技术研发(模型训练、论文撰写、代码实验)、学术阅读(哲学、科幻文学)、知识整理(笔记总结、书评)及事务性工作(SSL证书更新、软著准备)。任务类型呈现深度专注(如连续4小时模型测试)与碎片化处理(20分钟证书更新)的灵活结合,反映出较强的目标导向和领域交叉能力。

时间管理表现评价
您的时间分配显示出明显的模块化特征:技术研发多集中于上午和深夜(如8:00-12:00/21:30-00:20),阅读写作偏好下午时段,且能利用短时间间隙完成小任务(如30分钟论文翻译)。潜在问题是部分超长时段任务(如4小时40分钟连续训练)可能影响持续效能,但您通过看电影、阅读等休闲活动实现了劳逸平衡。

习惯养成进度反馈
系统性学习习惯表现突出:哲学书籍精读(《西西弗神话》节笔记整理)+技术文献翻译同步推进,知识输入结构化(分章节总结《沟通的艺术》)。实验复盘的迭代性尤为显著(连续8天消融实验),同时通过书评输出和论文写作强化了知识转化能力。建议增强睡眠时段规律性(存在凌晨1:20结束任务的记录)。

提出优化建议
1. 对超2小时的技术任务设置强制休息提醒以避免认知疲劳
2. 建立晨间固定时段处理标准化事务(如SSL更新)提升流程效率
3. 使用可视化工具跟踪不同领域时间投入比例
4. 为深夜工作设置最晚截止时间保护生物钟稳定性

下期规划

①科研相关:重投第一篇论文,针对第二篇的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投出,申请自己两个项目的软件著作权。

②课程相关:认真跟着课程学习操作系统、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

③读书相关:完成以及继续完成《西方哲学史讲演录》、《人类群星闪耀时》、《沉思录》和《沟通的艺术》的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